查看原文
其他

城读 │如何在不断分心的世界里深度工作?

卡尔·纽波特 城读 2020-09-12

139


如何在不断分心的世界里深度工作?



通过深度工作培养个人技能,可以使知识工作从令人心烦意乱、心力交瘁的责任变成一件令人满意的事情——开启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在那里万物闪耀。


[美] 卡尔·纽波特,宋伟译,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后浪丨江西人民出版社,2017.

Cal Newport, 2016. Deep Work: Rules for Focused Success in a Distracted World, Grand Central Publishing.

Source: http://calnewport.com/books/deep-work/

 

早晨,你满怀希望开始,计划完成拖延了许久的论文/报告,等等,先查查邮件吧,先看看新闻吧,先刷刷微博/微信/豆瓣吧,一个网页接一个网页点击过去,不知不觉几个小时溜走……在互联网和移动连接时代,每个人无时不刻盯着屏幕,但注意力碎片化,难以保持专注。

 

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乔治城大学计算机科学副教授卡尔·纽波特《深度工作:如何在分心的世界里保持专注》 一书提出“深度工作”这一日益稀缺的技能,给出训练和提高深度工作技能的建议。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为什么深度工作很有价值、很稀缺、很有意义;第二部分论述如何进行深度工作,给出具体执行策略。

 

纽波特把深度工作定义为: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行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与深度工作相对的是浮浅工作——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网络工具时代,知识工作者越来越多进行浮浅工作,对深度工作能力产生负面影响。在人工智能取代越来越多人类工作的今天,培养深度工作的技能变得越发重要。

 

为什么要深度工作?

 

神经学的原因:我们的大脑依据我们所关注的事物来构建世界观。当你在深度工作状态下度过足够长的时间,你的大脑就会认为你的世界是重要且有意义的。深度工作的全神贯注状态占据了你的感官器官,使你避免了很多充斥在我们生活中难以回避的、不快的事情。相反,靠浮浅事务度过的一天很可能是枯燥、令人沮丧的一天,即使抓住你注意力的浮浅事务看似无害甚至有趣。因此,在工作中,特别是在知识工作中,增加深度工作时间可以有效地影响人脑这台复杂的机器,这种影响使你对工作生活的意义和满意度得到最大的提升。

 

心理学的原因:一个人的身体或头脑在自觉努力完成某项艰难且有价值的工作过程中达到极限时,往往是最优体验发生的时候,即所谓“心流”。深度工作时一种非常适合产生心流的活动。深度工作带来的心流经历可以为你带来深度满足感。

 

工作其实比悠闲时光更容易带来享受,因为工作类似于心流活动,有其内在目标、反馈规则和挑战,所有这些都鼓励个人积极参与到工作中,专注其中,全身心投入到工作里。休闲时光则组织松散,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能创造出值得享受的事情。人们在工作时比想象中更愉悦,而在放松时则没有想象中那么快乐。人们只有在深度沉浸于某项挑战时才是最好的自己。

 

哲学原因:你的工作就是一门手艺,如果你能精心打磨自己的本领,心怀敬意,谨慎应用,你就可以像熟练的轮匠一样在日常职业生活中创造出意义。深度工作是从职业中萃取意义的关键。

 

怎样进行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的主要障碍之一:将注意力转移到某种肤浅事物的冲动。大多数人都能意识到这种冲动会使专注于困难工作的努力变得无效,但多数人低估了这种冲动出现的频率和力量。

 

培养深度工作的习惯,关键在于在工作生活中加入一些特别设计的惯例和固定程序,使得进入并保持高度专注状态消耗的意志力最小化。比如每天安排特定的时间或安静的场所用于完成深度任务,就只需要很少的意志力便能启动工作并保持下去。从长远看,你会更成功实现深度工作。

 

如下是四种深度工作策略,必有一款适合你。

 

1.僧侣式哲学(monastic philosophy)(中译本译为禁欲主义哲学),顾名思义,就是与世隔绝地进行深度工作,这种适合少数在自身领域做出极大贡献的人,他们可以不管不顾断绝世俗的打扰。

 

2. 双模式哲学(bimodal philosophy)(中译本译为双峰式),把时间分为两块,一块时间进行无外界干扰、高强度的深度工作,余下的时间从事做其他“浮浅”工作。时间划分可以按周或月为单位进行。双模哲学认为深度工作可以得到极端产出,但主体必须在这项工作中投入足够的时间,实现认知强度的最大化。

 

 3. 节奏哲学(rhythmic philosophy),把深度工作化为日常习惯,创造一种工作节奏,让你不需要投入精力就可以决定是否需要以及何时需要进入深度状态。例如选择日常不受打扰的时间进行深度工作(例如早起,在正常工作时间开始之前进行深度工作),其他时间做浮浅工作。节奏哲学或许难以达到双模哲学追求的最高强度深度思考,但这种方法适合人类天性,通过雷打不动惯例进行深度工作,确保能够定期完成一定的工作,在一年的时间里往往能够累积更多的深度工作时长。我读过的作家写作习惯和学术写作指南书,大多采用这种方法,把深度工作化为日常习惯,积硅步以致千里。

 

4. 记者哲学(journalistic philosophy),利用一切空闲时间进行深度工作,这种对于人的自律,短时间从各种打扰中迅速转入专注工作状态能力要求特别高,作者自己大体采用这种方法。

 

如何减少分心,提高专注?

 

高度集中注意的能力是一种需要训练的技能。如果你不同时减少对分心事物的依赖,增强专注度的努力可能就会白费。如同运动员在训练时段之外也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一样,如果你在自己其余的时间里有一点无聊就打发时间,那么你将很难实现最大程度的专注。

 

一旦你的大脑习惯了随时分心,即使在你想要专注的时候,也很难摆脱这种积习。如果你生活中潜在的每一刻无聊时光——比如说,需要排队等5分钟或者在餐厅等朋友——都是用智能手机来打发,那么你的大脑可能已经被重新编排,这时你的大脑已经不能胜任深度工作,即使你也会经常安排时间来训练专注的能力(城读编辑就是一个负面例子,写本篇推文不断分心刷手机)。

 

一旦你适应了分心,你就会迷恋于此。需要采取策略,重新编排大脑,让它的结构更适合长期专注于任务。

 

与其偶尔从分心中拿出部分时间来专注,你更应该从专注中规划出偶尔的分心。预先计划好使用网络的时间,然后在这些时间之外完全避免网络。

 

使用令人分心的网络工具这件事本身,并不会减损你大脑的专注力。真正减损大脑专注力的行为是,稍有无聊或者遭遇一点点认知上的挑战,就从低刺激、高价值的活动转向高刺激、低价值的活动,这使得你的大脑不能容忍没有新奇性的东西。这种经常性地转换会削弱大脑专注力。通过控制网络使用,减少向分心屈服的次数,增强控制注意力的力量。

 

甚至在工作时间之外的时间和精力也要好好计划,漫无目的浏览一个又一个试图攫取读者注意力的娱乐休闲网站,类似于人脑的垃圾食品,有损大脑专注力。

 

如果想实现深度工作,你就必须重新编排自己的大脑,使它可以从容地抵挡令人分心的刺激。这并不意味着你需要清除令人分心的活动,而仅仅需要清除这些活动劫持你注意力的可能就够了。

 

通过深度工作培养个人技能,可以使知识工作从令人心烦意乱、心力交瘁的责任变成一件令人满意的事情——开启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在那里万物闪耀


城读相关阅读:

15.城读│学术写作:怎样才能写得多?

16.城读│史蒂芬 · 金的写作课

31.城读│慢跑是怎样成为一种习惯的?

38.城读│苏珊· 桑塔格:是什么让我感到强大?

53.城读│为什么没有女莎士比亚

74.城读│完成学术写作的八个策略

107.城读│我最喜欢的跑步书《雨中的3分58秒》

113.城读 │村上春树:跑步的小说家和翻译家

(点击文章标题,或进入公众号回复标题前的数字获取文章 )

城读 城市阅读的记录

 

微信公共订阅账号“城读”,每周推送城市阅读笔记

关注我们,请搜索账号 CityReads

或长按上方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